close

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末學修習四念處禪修五年,
人人都有自己有緣的最佳修行方法,
末學有幸加入某論壇,
將以往的一些在網上與善知識之討論整理發表,
願與各同修、師兄共修法喜充滿,
唯望先進們多多教誨!

註: 在此文中 "有人說:" 是指網上某善知識說


末學常強調:

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但若說 "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主人"
又落入 "二" (相對) 了

原則上 不如此說

不加油添醋
久了 就 漸不落入 "相對"

無相對 才有機會如實

在 因緣 或 文字 上 用功
都有可能是 "頭上安頭" (用另一個妄 取代 原來的妄)
還是 在 加油添醋

要有 如實修 的能力
放鬆自己的身心
一直 如實的 覺知觀察 自己的五蘊 (修習四念處)
就有可能是進步的方法之一

感恩!

 

若有人說:

"
如果,有位居士恭敬又如法地供養一位比丘四事資俱.....

這位居士,生起無比的歡喜心、對法的信心,

那麼,這樣的狀況,這位居士是否被歡喜的欲界心、俱起的心所帶著走呢?

又,那麼,這位居士緊接生起應該禪修、以求解脫;這樣...算不算成為自己思想、想法的奴隸呢?
"


末學的回應:

"無明" 與否
不能因您行善 就說您 "明" 了

有心想 趣向 "明"
也不能 就說您 "明" 了

我們 讚嘆 隨喜 向善的善知識!


但 "無明" 與 "明" 的 事實 是不會因此而隨便定義的

所以 真正 學到 世尊 所教導的正法 是重要的

感恩!

祝福!

 

雖說 不要被文字牽著走

但 由 還沒 正見觀念 至 具備 正見觀念
是非常重要的

知道 不要執著於五蘊
雖與 做到
相離甚遠

但最起碼 不會偏離正法
有些修行人 是在
"被自己的想與思遷著走" 之狀況下 自以為在修行
其實 是在訓練自己 做 想與思 的奴隸 而不自知

感恩!

 

在 四念處 的 修習 過程

身心都會有各種 體驗 體會 或 變化

如:
觀察到自己的 少許解脫
(原本很執著的 現在明顯的較不執著了)

我們 都知這是 修習 過程中之因緣而已

如實 覺知觀察 五蘊 如此而已

若 被其 遷著走
豈不是 想與思 的奴隸 最好的例子
(若祖師還在 或許被棒喝了)

感恩!

 



還不知 如何是如實 的善知識 的建議:

學習
相關 能 趣向如實的方法
如 末學 心得報告(抱歉! 老王賣瓜 但自己的親身體驗最真實):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
了解 並能 趣向如實
才有機會 真正修行

末學 以往常上其他討論網頁
看到網上 有太多 被自己想與思 牽著走 的善知識
無時無刻 回到腦中 搬自己不如實的知識或經驗 來討論或回答

其實
"
當別人提醒 被文字 牽著走時
才有機會不被 文字牽著走
"
是好事

但可惜的是
少部分人 越陷越深 不只是抓 還抓得更緊

願人人煩惱不生!

感恩!


若有人說:

"
如果對治是最好的方法...
是不是應該要不理不采...
"


末學的回應:

能 如實 覺知觀察 如此而已 (現象上 有點像 不理不采)
或許是 最好的方法

但 若想 "對治"
就難說了

"對治" 很容易被想成 "相對"

"能 如實 覺知觀察 如此而已"
或許 不用 "對治" 就在 "對治" 了

願人人煩惱不生!

感恩!

 

古德有云:「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此 "息妄" 的息 若被其他善知識 認為是動詞
而真想要去"息" 或許本來還不太"妄"
卻有可能變成 真很妄了


註:
許多古德的話
是在形容修行的結果 而非動詞
若誤解 而 想要 如何如何 的
很可能 誤解了 古德的真實義


感恩!

祝福!

 

 


"「十字路口」好修行"

看末學討論的善知識
能如實的覺知 其看問題時
若有不滿 應有相對地所執
而能 修習 覺知觀察 苦集滅道
就是 趣向如實

這是自由世界

億萬種想法 億萬種行為
皆由"心"生

被 想法 或 思維 牽著走 而生 的 想法 或 行為
不見得是壞事

但若能 在 當下 如實 的走
就是 趣向如實
自然就會進步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感恩!

祝福!

 


三禪: 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


世尊 教導的正智: "不執著於五蘊" 是重點之一

能在 三禪 狀態 的善知識

也就是 能在 現實生活中
有在某些片段時間 不為"五蘊"所轉 的能力
不為"色"所轉
不為"受"所轉
不為"想"所轉
不為"行"所轉
不為"識"所轉

也就是 自在 不做"五蘊"的奴隸


感恩!

祝福!

 

"正智" 的發展 方法之一:

親身體驗 苦集滅道 久了
自己對 "想與思" 與煩惱 之相互 纏繞或鬆脫 之經驗
久了 而有的體會 所累積的

有此能力後 不須費力
一些習性不強的 很自然地就不再纏繞(消融)

習性強的 也較以前容易"調伏"
但 "斷" 或 "超越" 就需時間

修行 若沒幸運地走 "正道"
是很可惜的

感恩!

祝福!

 

 

能 在當下 覺知觀察 自己想法與思維的人 是否就具有不被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牽著走的能力?


我們可以練習 而進步到

有 在當下 覺知觀察 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的能力 (心念處)

但這人 是否就一定 沒被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牽著走呢?

換句話說 也就是 問說 如: 一位善知識 可能 自己的 苦集滅道 修習 有進步

但 有沒可能 因此稍許進步 而增了我慢 (被自己稍許成就的想法與思維牽著走) 呢?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因為[無任何選擇]時才是真自由"


末學的回應:

[無任何選擇]: 許多"無記"的狀況 亦如此

若說 不被任何 條件 選擇 或 狀況 所拘束 或許更恰當些
(趣向無為)

 

有人說:

"倘若念頭告訴您:「不要被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牽著走」時,這稱為[以妄治妄],還不算最究竟"


末學的回應:

修行時 是 沒在加油添醋的
說 「不要被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牽著走」 是在討論時用的


感恩!

祝福!

 

修行過程是重要的
過程中 若偏離了該走的路
很可能走不回來

浪費時間

以末學所學法門為例

過程:

1. 文字上的學習:
了解方法 建立正見觀念

2. 練習覺知觀察五蘊

3. 練習苦集滅道 而漸拔苦 而漸自在


能到第三項的人 就應已知法 只是快與慢的差別
若偏離了 自己 一察覺 就能很快回正途

若 停留在 文字上的學習上
不要說能不能 拔苦
連禪悅的能力都有疑問

若 停留在 練習覺知觀察五蘊上
就可能沒機會 知法
也就失去了 生智慧的機會


學習 解脫煩惱 是很單純的
只需 訓練自己
能有能力 覺察自己的不單純 (不如實)
經驗累積 自己就會知道 不如實的"負(重)擔" 而趣向如實

若將 "單純" 複雜化
偏離的人 自己不會知道自己偏離的
走在 正途的 (因親身體會) 就會知道 其偏離

能做到 "單純"
就自然地 趣向如實
是輕鬆愉悅的

修行是慢慢減少心理負擔的
若修行時
不覺得 自己 比以前 輕鬆愉悅
可以暫停 看自己是否偏離了

正法的六個特色:
現見 滅熾然 不待時 正向 即此見 緣自覺

學習的法 若沒這六個特色 讓您親身體驗
您可以參考一下別的法門


感恩!

祝福!

 

 

趣向如實時:

自知 自己 在做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因 習性還在

自己
做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就只是
做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久了
這種 不爭 不排斥 不對抗 的生活習慣
讓我們 更 趣向如實

何時到達 如實 不重要
能 自知自覺 趣向如實 如此而已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所謂<我>是由虛妄不實四大五蘊所和合.

就是說<我>是虛妄不實的.

既然<我>是虛妄不實的..

那所主宰.取捨分別的好壞.當然也是虛妄不實
"


末學的回應:

若作得到如上所說的人 就不須再下有為的功夫

任何努力 都須用心 剛開始時 都可能在作為(虛妄)

所以 不能當下由有為 立即成就如您說"無為"的人

若能 趣向無為(如四念處) 就是正向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寧動千江水 。莫擾道人心。。。。

用各種身行造作。。言語刺激。。

或是惡心干擾修道人。。。無法安心辦道。。。。

請問賢大德會有什麼大害處?
"


末學的回應:

若修道人 被干擾 而無法安心辦道
就知 自己還會 心隨境轉

若無法在此種境修 找一個較適合的境
來修練自己的不自在

若可以在此種境修 就是修行 苦集滅道 的好時機

若完全不受影響 此修道人在此方面 已有修為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不要被 心(想與思) 牽著走
===========
那麼最後是跟著什麼走?
此心外另有一顆心嗎?
"

 

末學所指"心"
靜態 是我們的知識及經驗
動態 是我們的想或思

作為一個人 要如何走
有無窮種選擇
要不要跟 也是一種選擇

感恩!

祝福!

 

專注 與 明覺


專注:
在生活上的實際例子太多了: 玩電動時 解決問題時 上網寫文章 做任何事 都可練習專注


明覺:
在生活上 也可在 做任何事時 練習 明覺


練習專注 可讓自己處理好事情 所以 生活會順遂些


練習明覺 通常需要有專注的能力 並自覺當下的一切 (事我分明 就事論事)


上網寫文章 可因 專注 及 自己的文筆和知識 而寫出感人或助人的文章


上網寫文章時 也可 除了上述的 感人或助人 之外
加上明覺 也讓自己越來越不被自己的想與思牽著走


專注 或 明覺 都能自利利人


純專注 有可能 因自我(世間法)成就 越來越高 而我慢越來越重


能明覺 就會 有 我慢漸輕的好處 (只在做事 不在我中 漸無我執)
漸無 我慢我見 心理上的無謂負擔 越來越輕
自然的趣向自在


感恩!

祝福!

 


末學 學的法門是

"
平時 沒不善的念頭出現時,練習「覺察」的能力
有 「覺察」的能力 之後 不善的念頭出現時,就是練習苦集滅道的好時機
"

所以練習到 完全不會被自己想與思牽著走的人
當 不善的念頭出現時(以往經驗及知識的累積),連生苦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 漸漸 連不善的念頭出現的機會 都會 漸漸減少

一切都是:
諸法因緣生
諸法因緣滅

不被任何條件限制(unconditional)的自在生活 就會是您的生活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請問人們常說的「宗教狂熱」是一種信念上的問題嗎?
"

末學的回應:

末學相信 是 一種信念
是一種問題嗎? 是否是問題 因人而異 在同一個團體內 或許是最"高尚"的


有人說:

"
這類份子(宗教狂熱者)是否比較欠缺知識?
"

末學的回應:

知識的豐富與欠缺
與 宗教狂熱 沒直接關悉


有人說:

"
他們的信念(宗教狂熱)是否較容易踰越社會規範?
"

末學的回應:

同樣的 在他們的社會 不但可能沒踰越社會規範
而且可能是"高尚"的


若您是佛教徒 且 學習 佛陀所教的法

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 佛教徒若想改變社會 不會想要改變已成的事實 而是努力在其當下的因緣

2. "不執於五蘊" 所以 佛教徒 是 趣向不被自己的想與思 牽著走
所以 就算是一個 對佛教有狂熱的愛好者 因其"趣向不被自己的想與思 牽著走"
所以 狂熱只是狂熱 不會有問題的 (無分別心 所以 無所謂"高尚"等)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不必要在四大五蘊上造作"


末學的回應:

就因我們不知不明 "五蘊" 所以 一直在 五蘊上造作 而不自在

請捫心自問:
1. 我是不會在 五蘊上造作 的嗎? 若不會 請教導大眾
2. 我是能知能明 "五蘊" 而 漸 不在五蘊上造作 亦請教導大眾
3. 若我還在 "五蘊" 中打轉 造作 被 自己的想與思 牽著走
就學學基本功吧!
最起碼末學本身知道 四念處 若學對
是漸 不會在五蘊上造作的 (會漸自在的)

讚嘆任何成就者!
幫助世人吧!


感恩!

祝福!

 


問 問題 及 回答 時:
可以是 被想法 思維帶走
或 不被想法 思維帶走

就如
雞生蛋 或 蛋生雞 的討論


可是 被想法 思維帶走
或 不被想法 思維帶走

若被想法 思維帶走 就可能浪費時間
能 不被想法 思維帶走 (覺) 就有趣向如實的好處

有人說: "是誰不覺 覺了又是誰?"
也一樣

問 問題 及 回答 時 若能 清清楚楚 明覺 當下
就有趣向如實的好處
若不能 清清楚楚 明覺 當下 就待 時間 及 機緣了

末學 學的法門
沒 問答 形式 的訓練

只 由 單純 中性的 覺知觀察 來 趣向如實

所以 對 問答 形式 的訓練 之好處
較無法體會

但 各法門殊勝不同
能 有機會 接觸 而 知自己 在不熟悉的方法中 就易被 想法 與 思維 牽著走
也不失為 另一大好時機


感恩!

 


末學 修習 四念處 三年多之後 (兩年前)
在台灣上網 討論禪修

看到 許多學佛先進 用 古德禪師們 的教誨 來討論
讓末學 深刻 體會
這些 古德禪師們 的 如實
和 世尊所教的 四念處 如實修 的結果 有異曲同工之效

這篇 就列了 古德禪師們 的教誨:
http://www.zenheart.hk/viewthread.php?tid=46017&page=1#pid649685

四念處 如實修

由 剛開始身念處的 修習 就 趣向如實 (覺知 觸只是觸 不加油添醋)
受心法念處 讓我們 更有 趣向如實的工具
就 自然的 讓我們 趣向
"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覺知 觸只是觸 不加油添醋)
有個覺在知觸 那還是落入能所
自在兄只知觸相不知觸性
禪宗祖師言莫停留ˊ向上還有路
春到盡頭百花開
放下目前知見也許就在剎那間
共勉
"


讚嘆!

感恩!

四念處 如實修 是次第修

師兄 所言 是 修行的自然結果

四念處 較少討論果
因為 自知作證 之後 就會自然知道

四念處 較多討論 次第

對 已知已證 的善知識
或許 不是 四念處 推廣者 (末學) 的 耍大刀對象
末學 是對 還不知如何 如實修 又對 四念處 有興趣的 善知識 結緣

感恩 師兄 指導!

祝福!

(註: 能所 是 相對
觸只是觸 會不會  落入 能所 到了 心念處熟悉之後 就 漸能 自知作證)

 


末學 一直 強調 "如實" "中性的" 覺知觀察

能 達到 二禪 隨順觀 類似"明覺" 之狀態 的善知識

就 較 能體會 末學 所說的 "中性的" 或 趣向如實

有沒 落入 能所 又是 心念處後期 法念處 行者的能力 (工具)

有此能力時 是親身體驗體會

自己就能了解及親身體驗體會 祖師所言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四念處觀,通常是在定中修的,因此修這個之前最好先通過觀呼吸等方便得到禪定之後再進修四念處觀。
"

讚嘆!

感恩!


的確 在網上 看到的 大半都是如此

末學 修的法門 也是

靜態時 由 "覺知觀察 呼吸時 空氣經由鼻孔時皮膚的感覺" 開始
經行時 由 "覺知觀察 腳底皮膚觸及鞋子的感覺" 開始
日常生活時 由 "練習知道自己當下身口意" 開始

末學 修的法門
每位 師兄 著重地 都不同 (大半都以靜態為主)
末學 本身 剛開始時 是以經行為主
經行約一小時 後 坐在椅子上 靜態 約半小時

對 末學 來說 經行 是最容易 達到輕安狀態 方法
也幫忙 末學 在 椅子上 靜態 時 保持 輕安狀態

幾乎大半 時候
禪修完 身心的軟綿程度 是無法言喻的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以實修為基礎,雖此是修行關鍵,但於現代人心浮躁,能老老實實如實修行者少之又少,口中談玄說妙者比比皆是。
"

感恩分享!


如您說的:
"現代人心浮躁"
"口中談玄說妙"

其實都可當作自己所緣

修行剛達到 心念處的時候

是自己 覺知觀察 自己 無稽 的開始

發脾氣時:
覺知觀察自己因某念頭閃過腦中 就帶動 自己 懲罰自己 (發脾氣的過程及結果 心念處的行者最清楚)

憂悲惱苦時:
覺知觀察自己因某念頭閃過腦中 就帶動 自己 懲罰自己 (陷入憂鬱的過程及結果 也是心念處的行者最清楚)

就如我們切菜 不小心切到手指 下回自然就會小心
修行 因為 都是 親身經歷經驗而體會 所以 很自然的 就會越來越如實
(能觀察清楚念頭 及其後續行為 下回 類似念頭起 及其後續念頭或行為行為 卻不同
因緣展現的無常無我 會是我們深切的親身體驗體會)

再次感恩您的分享!

祝福!


有人說:

"
釋迦牟尼佛陀的教導,對於您目前的生活,有何實質上的幫助?
"


末學 學習 佛陀教導的四念處 已五年多(自2010年四月)


親身體會 太多的好處


單單身念處 自己 由以前習慣於煩亂的心思
而變成常處平靜的安詳 對荷爾蒙的平衡 就是最明顯的改進
身念處 修到 遍滿全身 此遍滿全身強時 就有如 全身按摩般的舒適


四念處 是 內觀禪 (觀察自己的五蘊)
習慣於內觀 事情發生時
以往都往外看 別人的不是
而 改變為 觀察自己五蘊的變化過程
而 發現自己 做笨蛋的過程及事實

不往外看 第一時間 就減少了許多以往的衝動
觀察自己五蘊的變化過程
更 加深了 自己對 退一步海闊天空 的體驗
加上 經驗久了 能力強了
當自己有 觀察念頭之能力 之後
就漸漸 有生智慧 的機會


世尊所教的四念處
由身念處 而受 而心 而法念處
末學循序漸進 而體會世尊教法之智慧
五蘊是無法分割的 循此序 正好可漸進
循此序 正好可修習苦集滅道 而見法(知如何修行)


四念處的修習
由一開始 就在練習 如實覺知 如實觀察
身念處第一階 念住於 "鼻孔附近皮膚的感覺"
就是 如實覺知 練習的第一步
不懂何謂 如實覺知 的善知識
不妨 可將您的 手掌背 拿到您的嘴邊
用嘴對手掌背輕吹

您要覺知的 "鼻孔附近皮膚的感覺"
就如手掌背皮膚的感覺一般


四念處的修習
由一開始 對身觸 覺知的練習
而受 而心 而法 都是對五蘊的展現 的覺知與觀察
離開了 念住於五蘊 就不在修習四念處了


四念處的修習

剛開始 我們練習 念住所緣 常處禪悅
這就是在學習慈(與樂)

有心念處能力了
自己時時 覺知觀察到 自己是世上最大的笨蛋
而漸生智慧 而拔苦 這就在學習悲(拔苦)

自己知道 如何能與樂拔苦(慈悲)
才能開始自利利人 教別人也 對自己慈悲(與樂拔苦)
才能擴及於社會 造福廣大人群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人


與樂拔苦(慈悲) 自利利人
可說是 修習 四念處 最大的好處


題主您說: "釋迦牟尼佛陀的教導,對於您目前的生活,有何實質上的幫助?"

由一個每天多少都有煩惱的人
漸漸 (由於四念處的如實覺知的練習) 趣向無煩惱自在的生活
您說有多少實質上的幫助呢?
其幫助的量 是無法數的


四念處的如實覺知的練習
是在日常生活中練習 覺知觀察 自己的 行住坐臥
一舉手 一投足 都可當作 覺知觀察 的所緣

修到 心念處時
您能清楚 覺知觀察 自己的 念頭

此念生了 下一念續 後續動作及行為 也自然的是 覺知觀察 的所緣
任何情緒的產生 及其 後續動作及行為
若越能 在當下 清楚的 覺知觀察到
自己的習性 的展現 就自然地變弱


明白世間因緣 就知如何助緣
明白負擔何在 就知如何放下

修行的道路很長 習性的改變很慢
這都是 自己可清楚 覺知觀察到的

總體來說 "有何實質上的幫助?"
在身心執著 負擔的減輕 與 趣向自在的平靜 是無法數的


感恩!

祝福!

 

同一題主 也提了另一問題:

"如何運用佛法,解決生活上種種的問題? 如何運用佛法,度越生命中的煩惱與痛苦?"


末學在意見欄的回應:

感恩題主開題!

一個人 若能學習到正確的佛法

他不用 "運用佛法"
他會自然的 有較好的能力 "解決生活上種種的問題"
他會自然的 有較好的能力 "度越生命中的煩惱與痛苦"

為什麼呢?

因為

若真正瞭解了佛法
生活上種種的問題 就不如以往 將其視為問題
而是視為因緣 能運用各種方法解決 就好好解決
若瞭解其無法解決 也不會因此而煩惱
因為 若有正確的知見 就知煩惱只是自己的執著而起的

若真正瞭解了佛法
就知生命中的煩惱與痛苦 都是自己的執著而起的
會由正確的方法與方向 來面對問題解決它
而不是 繼續的 執著 而讓 事情惡化


如何能學習到正確的佛法呢?
修習 四念處 就是一種 正確的佛法
末學在您的問題:
"釋迦牟尼佛陀的教導,對於您目前的生活,有何實質上的幫助?"
有提到 在此就不贅述


該題主 也在意見區提新問題:

1. "煩惱只是自己的執著而起的 ,那是執著什麼呢?"

末學的回應:
執著於五蘊 色受想行識
如某種價值觀 經由腦中釋放 (想或思) 我們執著若不如此 心不甘 就可能起煩惱

2. "什麼是正確的方法與方向?"

末學的回應:
由於 能如實的覺知觀察 所以 觀察到自己 是如何的 執著於五蘊
能 清楚正確的 覺知觀察到 自己的 執著 就知 如何做 是正確的方法與方向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主動面對,永遠可以超越痛苦;

被動則永遠被痛苦所左右。
"

讚嘆!

換個角度 也可如此說:

"被痛苦所左右"
是因我們"執著"
當經歷痛苦時
若不執 就會 "痛苦只是痛苦" (無常 痛苦會自己消失的)
若執 就會 "痛苦延伸其他痛苦" (讓自己落入輪迴)

所以 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會讓 產生 更多痛苦 的因緣不生 所以 無後續痛苦

佛教 不對抗 不排斥
已生的痛苦是事實
佛教徒 不會笨到 想改變 既成的事實
佛教徒 只會想要改善 當下及將來 的因緣

感恩!

祝福!

 


這是一段末學在別人所提問題 所給的意見:

感恩題主開題!

"
當人完全接受事實的時候,
是否還要照著本來的因緣果由的軌跡走向既定的未來?
"

能 "完全接受事實" 必須 有能力 認清事實
能 真正的 認清事實 就能清楚的 認清因緣果

至於 要如何走?

若能如此"不迷"
如何走 就不會是問題了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


末學的回應:

讚嘆!

在這假名世界

說到容易 做到難

能說出道理的人 在在皆是

懂得 如何能到的人 就少些了

作得到的人 少之又少

其實 大部分的人 說出道理後 卻還不知 自己 被想與思牽著走


感恩!

祝福!

 


其實 甚麼都不需做 只要自己清清楚楚 自己是否在當下 被自己的 想與思 遷著走
能覺知清楚 就會朝對的方向走

文字是由 想與思 所提供 出來的

不論 寫文章 或 寫大道理 都可用想的就做到了

但 自己 在當下 能 清清楚楚 且不被自己的 想與思 遷著走
是功夫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智者應當分別 【無我 假名不實】
"


末學的回應:

讚嘆!

無我 的確是 假名

智者 不是 假名嗎?

應當分別嗎? 被想與思 牽著走時 就可能分別

 

有人說:

"
為實有 苦聖諦,
實有 集、滅、道聖諦,
如諸 愚夫異生 執不?
"

末學的回應:

讚嘆!

愚夫異生 是 假名嗎?

苦、集、滅、道 是 假名嗎?

用而不執 (捨覺支)!


感恩!

祝福!

 

在生活應對中 對自己的五蘊覺知觀察 是對自己很有幫助的


對自己的五蘊覺知觀察越清楚:

1. 實體上: 自己的身心 就會越 愉悅 平靜 安詳
(因為 能 清楚的 覺知觀察到 自己的五蘊
就表示 一切都在 知曉中 較了解情況的人
比 不了解情況的人 有安全感
經驗久了 就更知 因緣"包含五蘊" 的來龍去脈
而更有安全感 而更自在)
所以 身體上 會較 自己 若沒安全感的時候 相對有益

2. 精神上: 其實 精神與實體 是 關聯得非常緊密的
此處強調的"精神上" 是:
對自己的五蘊覺知觀察越清楚
自己就可趨向 精神上 完全不受拘束 (心不隨境轉) 的好處
能清楚的 覺知觀察 自己的五蘊
剛開始 自己開始知道 自己是如何的受拘束(執著)
清楚的 覺知觀察 自己隨時隨地 都在 執法執我 (我 我的 我的價值觀 等)
人 能有很好的價值觀 是善的
但法執 就有副作用
所以 用而不執(捨覺支) 是重點
由 覺知觀察 自己的五蘊 而 熟悉 因緣展現
能 漸漸趣善而不循惡 這都是 熟悉 五蘊 因緣 的 自然趨勢
而走上 趨向 精神上 完全不受拘束 (心不隨境轉) 的生活


現實生活應對中 對自己的覺察: (應有無數種 如下 只是想到的幾種)

1. 任何應對 身體上的反應 面紅耳赤 心跳加速 大聲說話 等等

2. 任何應對 感受上的反應 快樂 憂慮 憂鬱 躁鬱 痛苦 悲傷 苦惱 等等

3. 任何應對 想方面的反應 這人二十年前侮辱我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等等

4. 任何應對 思方面的反應 思 通常也是根據以往經驗的推理 如: 跟他討論包沒好處 等等
 
5. 任何應對 對法之執著 法有: 世間法(錢 利 等) 及 出世間法(較難文字化) 等等


在生活應對中 對自己的五蘊覺知觀察

任何因緣的展現 都有其後續

因緣的輾轉 觀察再觀察

就自知 一切的 無常 無我

能體會 這事的 無常 無我 就不會 抓著這事不放(執)

能體會 因緣的輾轉
就知 自己是如何的為東為西 找各種藉口 來發脾氣 來執著
殊不知 這都是在 懲罰自己
能體會這個就不會讓自己 常往三惡道跑了
(
貪 讓自己 在 餓鬼道
嗔 讓自己 在 地獄道
癡 讓自己 在 畜生道

現世 如此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往生後
自然的 就往三惡道跑
)

讓生活的體驗及體會 自然的 導向該有的生活 (無貪嗔癡)
是 用 覺知觀察 方法的最大好處


自然的 無作為的 趣向 心不隨境轉 自在無罣礙
是 現實生活應對中 對自己的覺察之最大好處


感恩!

祝福!

 

 

自由世界 好修行!

任何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

當有人說 他對末學錯 時
當有人說 他高末學低 時
當有人說 他大末學小 時

人人有 自己認為如何的權力
末學如果 連這點尊重都做不到
別說出世間了 連世間法都做不到
所以 人人都可有 自己認為自己想通的佛法

修行 在 自知作證

正法的六個特性
現見、滅熾然、不待時、正向、即此見、緣自覺
是很好的參考

若有說法不同 純粹只是論法

別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感恩!

祝福!

 


在以下
第一雙引號下 第二雙引號上
是有人說的
之後的 是末學當時的回應:

"
寧靜的水面 因風生波

清淨的佛性 因念業生
"

讚嘆!
因念業生: 有念未必生業 不覺或執著 是可能生業的


"
一因「口拙」不擅詮釋表達。

一因「我慢」道高僅次於魔。
"

「我慢」 在成就前人人皆有 能覺知才能改
善知識 的 時時 指導 也是良機 感恩! 讚嘆!


"
能「受」是一切「精進」之母

不「受」是一切「我慢」眷屬
"

讚嘆!
能「受」 不「受」 也是 能覺知 才知 能或不「受」
能覺知(自己在排斥 加油添醋 "不「受」")才能改


"
萬法心生、自造自咒
"

讚嘆!
能覺知觀察到 自己 如何 懲罰自己 慢慢的 懲罰自己的程度及次數 會減少的


"
種「因」是最大的「分水領」
"

讚嘆!
時時 念住所緣
不放逸 讓自己
較不 "不覺"
較能 練習 四聖諦
此種因緣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
能覺能觀擔心何來
"

讚嘆!
的確 時時 念住所緣 擔心何來呢?


"
念動業生無解、心動擅造無明
"

讚嘆!
念動心動 不等業生
執於 五蘊 就是 無明
時時 念住所緣
由 暫時 較明
習慣於明
而 至 無明滅


"
心受無礙是道
"

讚嘆!
不執於五蘊
心不隨境轉
無為而自在
無礙實是道


感恩!

祝福!

 


有人說:

"
沒有期待則當前所作已作而不生擔心、煩苦。
"


末學的回應:

的確 沒有期待則 當前 就較不易生煩惱

但 "有期待" (有欲望) 就一定有煩惱嗎?

最好的實驗 是
將一位不會生煩惱的人 放在一間房間
房間內只放可飲用的水 不給食物 兩天
此人一定會餓 所以應有 吃的欲望
但他也知 兩天內 都沒食物
他會起煩惱嗎?

以末學的學習:
有正見觀念的人 在此情況 就可思維 而讓(若有起)煩惱減至最低
會禪觀的人 若有 煩惱 正好是修習苦集滅道的好時機
會禪觀的人 若沒 煩惱 就只是觀察到 自己的想與思 並沒牽著自己 進入煩惱
(想只是想 思只是思 欲望只是欲望)

練習 五蘊皆空
並非 五蘊皆無

而是
五蘊照常
任運自在
身心愉悅
沒有罣礙

末學學習的法門是:
欲望時時都在發生
若在覺知觀察中 欲望只是欲望
若在無明(不覺)中
無明緣行 行緣識 ... 愛 取 有 生 憂悲惱苦
(有執取 才會 欲令如是 不令如是) (執於 想要的 及 不想要的)

所以想要 趣向"無無明"的日子
時時 如實覺知觀察五蘊 是重要的

這是末學的親身體會:
能 如實覺知觀察五蘊 時 禪悅法喜
若忘了要 如實覺知觀察五蘊
就有機會 與煩惱為伍
但因有現觀四聖諦 的能力
當覺知觀察到時 就是 現觀四聖諦 的好時機

能學習到 末學所學習的法門是無價的
這是世尊臨終時所強調的 "以四念處為住"
不論您想要學習何種法門
四念處都是最好的基礎

以末學學習的法門而言
修行 一定要有 四念處的基礎
才會有 時時 趣向 如實覺知觀察五蘊 的能力
有此能力 才能與四聖諦相應
而 現觀四聖諦
能 真正 現觀四聖諦
就是在 修行了

感恩!

祝福!

 


以下是末學在某提問 所給的意見:

感恩題主開題!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一般人 (沒有修習佛法的人)
有如您說
"
無法將心完全投入佛法  
腦袋裡全是男女情慾的事 
"
是可能的

您可換個方式走 來呼應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換什麼方式呢?
例如: 每天上網 學習佛法 (每天都學習佛法)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改天您習慣了 腦袋裡全是佛法的時候
您不須 "將心完全投入佛法"
您就在佛法中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畢竟是 流轉門 (表示還會輪迴六道受苦)

修習四念處
時時 如實覺知觀察五蘊
修到 可以與 苦集滅道 (滅苦之道) 相應
您就親身體會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還滅門的道理
而趣向 不再輪迴六道受苦的日子

修學 佛法 慢慢來
不用急 (進步相當慢)
先將自己的嗔心觀察清楚
當您習慣觀察自己
嗔心起 就如入地獄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往生後 又要下地獄
很不值得
就不會起嗔心
不起嗔心的人 就容易讓自己 常處平靜禪悅
常處平靜禪悅的生活 就如天人般的愉悅

任何時候發覺自己不能保持平靜禪悅的生活
知道自己今天因緣 只是如此
時時 知道自己的程度 還不夠好 此種如實的了解
會讓自己了解自己
及了解修行急不得

能常處平靜
就可開始練習觀察
自己的 苦 苦集 苦滅 苦滅道跡
就是在
修習苦集滅道 (滅苦之道)
就可 趣向 不再輪迴六道受苦的日子

努力就好
只問耕耘
不問收穫
是修學佛法
能有收穫的主因

微笑 平靜 祥和 能改變 您 及您的親友

感恩!

祝福!


忘了回答
"會不會走火入魔?"

執著於五蘊的人
才會走火入魔

您若修習 四念處
讓自己 如實觀察 五蘊
會越來越不執著於五蘊
所以 您若真會修習 四念處
是不會 走火入魔的

我們一般人 遇到煩惱憂鬱等
都抓著 自己腦中流露出來的訊息
越想越怕 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更嚴重的 就走火入魔)
(所以 若 腦袋裡全是男女情慾的事 回到所緣就沒事了 您腦袋裡就只是所緣 而非"男女情慾" 發生再多次 都只要 回到所緣就好)

殊不知
腦中流露出來的訊息
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只是供自己參考用的

不懂 想與思 是 非我非我所 的人
才會被 想與思 牽著走

修習 四念處
因為 如實的 覺知觀察
1. 自己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而受苦煩惱憂鬱
2. 自己覺知觀察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不被其牽著走 而無煩惱憂鬱
3. 自己被自己的想法或思維 牽著走 而受苦煩惱憂鬱 然後 因有其他重要事發生時 自己注意力轉移 而無煩惱憂鬱
種種的不同 親身體會
久了 就 不會 被 想與思 牽著走
讓您成為 如何不受苦專家 (久病成醫)


感恩!

祝福!

 

 

於 2015年10月3日 補充:

 

末學最近在某網站回答了一題:
題目: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感恩題主開題!


答案就只是: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所有的 加油添醋 都可能在助長"住"

 

您說:
"
※如果,不試著去接受、不試著去提起;

那如何能證明【此心】的 「無所住」、「無所執著」呢?

※如果,不試著去接受、不試著去提起;

那如何能證明【此心】的 『不染』、【此心】的『清靜』呢?
"

 

世上的 各種定義與期盼
如: 您說的 "證明" "接受" "提起" "執著" "住" "不染" "清靜"
都可是 溝通的介質
也可是 住而生心 的原因

 

對自己 我 我見 等的 覺知觀察
與 生心時 是 住(無明) 或 不住 狀態 有關

 

能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任何心生都無礙

 

還不能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任何心生都可能是礙

 

大道理討論 很容易
無法在 生心的當下
就無法 現見 自己在此當下 是否有所住
其他的 就自然是口頭禪了

 

以末學 學習的 四念處來說
能在 "生心的當下 現見 自己在此當下所住" 就是已到法念處的行者了
能在 "生心的當下 現見" 久了
自然的 就漸不會 "有所住而生其心" 或 "生心而住" 了

 

能 無所住 的確 是 值得的
再次感恩 題主的開題!

 

祝福!

 

 

 

末學以前在某題所給的意見:

 

感恩題主開題!

 

發表末學意見前
先說明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說此句的人 末學無法對話請益
所以 以下 都是個人淺見:

 

1.狂心是什麼?
其實並沒"狂心"
感覺到"狂心"的因緣
是感覺的人 心之反應
以平常人來說: 狂心的人 有想法超出 常人

 

2.歇是什麼?
其實也沒"歇"
感覺到"歇"的因緣
也是感覺的人 心之反應
以平常人來說: 狂心滅了

 

3.為何說歇即菩提?
其實也沒"菩提"
是平常人去創造的詞 因為自己不知不覺 想要隨時在明(覺)中
相對的 狂 才有 歇
心境 心境!

 

因緣所生法
跟著因緣走
有狂亦有歇
狂歇何曾有

 

感恩!

 

祝福!

 

 


這是有人開題討論佛教史 末學的意見:

 


感恩題主開題!

 

其實 這課題 是有開的

 

如何開 如何說 要看何種道場

 

是洗腦嗎?

 

任何教法 在實證之前 何嘗不是洗腦

 

離開東方佛教 範疇

 

末學 三個寶貝 從小在美國長大 現也都在美國 (26 - 33歲)
他們的高中 世界史 教的 佛教史 很可能 就是考古學家 認為的 佛教史
每年 有 應該百萬個高中生 在被洗腦 您不贊同的 佛教史

 

歐洲如何 末學不知

 

等 五十 或 百年 後 歐美 佛教 若不再是 那麼少數
這種觀念 也可能變主流觀念了

 

感恩!

 

祝福!

 

 


末學以前在某題所給的意見:

 


感恩題主開題!

 

若每天都在
"會遭到因果報應嗎?"

 

就每天都受報應

 

一件事情 要被報應多少次 看您解脫的程度

 

不懂的人(在佛教被稱作無明)
同一件事
憂慮(掉悔)一次 受一次報
憂慮多次 受多次報

 

當您心中有
"真希望他們的爸爸也過世 這樣他們才有人性才有同理心"
這種想法時 若有嗔心 那剎那 您就在地獄中

 

輪迴三惡道 不需等到死後 當下就是

 

現世會輪迴的人

 

死後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也一樣輪迴三惡道

 

所以 最好的做法是

 

讓自己 現世(當下) 都沒貪嗔癡
往生後 自然的 就在善道或聖道

 

當下是 最重要的

 

做不到當下能 卻想要 未來能 是作夢
想被騙的人 儘管騙自己

 

但 事實就是事實

 

 

借用六祖大師的偈子: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求菩提,

 

猶如覓兔角。

 


不離世間覺:

 

不論 做得到 做不到 都是覺

 

做得到: 遇事不受影響 自知作證 (不離世間覺)

 

做不到: 遇事受影響 自覺(覺知觀察到)自己被外境牽著走 了解自己目前的程度 (不離世間覺)

 

能覺 (不離世間覺) 就是好事

 

整個當下 儘量不加油添醋 (只是 覺知觀察)
久了 就習慣於 只是 "不離世間覺"
而 慢慢遠離 自己的習氣
過程的進度很慢 不執著 細觀察 的審慎態度 會慢慢幫忙的

 


感恩!

 

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念處 自在之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